【衛生寶鑒 卷九 陰出乘陽治法方259】
一婦人三十余歲。
憂思不已。
飲食失節。
脾胃有傷。
面色黧黑不澤。
環唇尤甚。
心懸如飢狀。
飢不欲食。
氣短而促。
大抵心肺在上。
行榮衛而光澤於外。
宜顯而不藏。
腎肝在下。
養筋骨而強於內。
當隱而不見。
脾胃在中。
主傳化精微以灌四臟。
沖和而不息。
其氣一傷。
則四臟失所。
憂思不已。
氣結而不行。
飲食失節。
氣耗而不足。
使陰氣上溢於陽中。
故黑色見於面。
又經云。
脾氣通於口。
其華在唇。
今水反來侮土。
故黑色見於唇。
此陰陽相反。
病之逆也。
上古天真論云。
陽明脈衰於上。
面始焦。
始知陽明之氣不足。
故用沖和順氣湯。
此藥助陽明生發之劑。
以復其色耳。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what.website.www.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