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諤諤之臣】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諤諤之臣」是指誠正而能直言進諫的臣子;
語出[韓詩外傳.卷七]。
春秋時代晉國的趙簡子有一個家臣名叫周舍,要求趙簡子說:「我希望能做一個直言進諫的諤諤之臣,隨時拿著筆墨木簡,跟在您身旁,觀察記錄您的過失;
每天記載、進諫,每月都有累積的成果,每年都會積累得成了功效。」
周舍所說的正是傳統史官和諫官的工作,而能否諤諤誠正、規諫君上之失,也是歷史上評斷臣子是否盡職的一個標準。
同時為君者是否有諤諤之臣,足以決定政治的良窳。
後來周舍死了,趙簡子和臣下在一次飲酒的時候,想到周舍,不免傷心落淚,並和臣下說:「從前周舍說過:一千張羊皮,抵不過一片狐腋的貴重;
眾人唯唯諾諾的唯命是從,不如有一個忠誠直言的諫者。
從前商紂因為臣下都默默無言,聽憑他暴虐無道,以致國家滅亡;
武王因為有忠直敢言之臣,聽從他們的話,才開創了周朝。
從周舍死後,我再也沒聽到指斥我的過錯的話,恐怕我也要亡國了。」
從趙簡子的話,可以知道一個政治領袖,需要有人敢於持正建言,如果臣下都是唯命是從的阿諛之人,對國君無益,對國家更危險。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what.website.www.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