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為甚麼稱爭取最高榮譽或地位為「問鼎」?】 [打印本頁]

作者: 精靈    時間: 2012-7-10 23:42
標題: 【為甚麼稱爭取最高榮譽或地位為「問鼎」?】
本帖最後由 文曲 於 2012-7-13 02:50 編輯

為甚麼稱爭取最高榮譽或地位為「問鼎」?

 

我們經常在書報雜誌或電視、電臺,看到或聽到「問鼎」這兩個字,如問鼎白宮、問鼎名校、再次問鼎等。

 

那麼,為甚麼稱爭取最高榮譽、地位為「問鼎」?
 
鼎,原是古代烹煮食物所用的金屬器具,形狀是圓腹、兩耳、三足,但也有四足的方鼎,商、周時代很盛行。

 

鼎在甲骨文的字形是,上面部分就像鼎的左右耳及鼎腹,下面就像鼎足。

 

《說文解字》上記載:「鼎,三足兩耳,和五味之寶器也。」

 

另《玉篇?鼎部》上也載有︰「鼎,器也,所以熟食者。」


由於古代的餐具並不齊全,往往飯菜煮熟後直接就著鼎吃,所以鼎也用來作為盛食的器具。

 

後來,祭祀死者也常使用鼎,作為祭器。

 

漸漸的,鼎也被用來作為宗廟中及朝會歃盟大典時的禮器。

 

最後鼎被視為國家權力的象徵,並成為傳國重器,天子大多用鼎來賞記功臣的勛業,也有人鑄鼎銘述祖先的德業,傳給後代子孫。

 

據古書記載,大禹治水後,畫分天下為九州,每州設州牧。

 

九州的州牧紛紛向朝廷進貢青銅,於是大禹將這些青銅鑄成九鼎,每鼎代表一個州。

 

他命工匠在每個鼎上鑄上山川奇異之物,和助人行善的神,及亂世害人的魑魅魍魎等各種物像,使百姓牢記這些物像,因而能辨識世間的善與惡,好與壞,讓百姓都能遵此德行而踏踏實實的做人行事。

 

九鼎,被集中放在夏王朝都城,彰顯了夏王大禹是九州共主,天下從此統一。

 

因此,九鼎成了天命之所在,也是國家政權的象徵。

大禹把九鼎視為傳國寶器,各方諸侯來朝見時,都要向九鼎恭敬的膜拜,所以九鼎便成了國家重要的禮器。

 

後來,夏桀無道被商湯所滅,九鼎被遷往商都;商紂荒淫無道,周武王滅商,九鼎便歸周所有。

 

由於九鼎是傳授帝位的寶器,王都所在就是鼎的所在,因此後人又把建都、定都稱為「定鼎」。

 

如《左傳?宣公三年》上載:「成王定鼎于郟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

 

據《左傳?宣公三年》上記載,春秋時代,周定王在位時,楚莊王出兵攻打陸渾的戎人,到達雒水時,在周王室境內檢閱軍隊,炫耀自己的軍力。

 

於是,周定王便派王孫滿慰勞楚莊王。

 

當時,楚莊王就趁機問王孫滿九鼎的大小輕重。

 

王孫滿告訴他,在位者重要的是德行,而不在於鼎的大小輕重。

 

德行如果清美光明,鼎雖小,也是重的。

 

德行如果奸邪、昏昧暴亂,鼎雖大,也是輕的。

 

周天子雖然德行衰微,天命並無改變,九鼎的輕重是不能詢問的。

 

其實楚王問鼎,是楚莊王有謀取君位的企圖。

 

因此後來就稱貪圖王位,謀取政權為「問鼎」,漸漸的也用來代指爭取最高榮譽或地位。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what.website.www.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