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名老中醫經驗集】

 關閉 [複製鏈接]
13461#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23:41:22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3)栓劑、棒劑及藥釘:用腐蝕性或有抗癌作用的中藥,做成藥栓、藥棒或藥釘(可用雄黃、信石、莪朮、掌葉半夏、鴉膽子等藥做成),塞入子宮頸管、肛管或釘入瘤塊,用以治療子宮頸癌、肛管癌或體表腫瘤。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462#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23:41:31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4)水劑:大部分抗腫瘤中草藥皆可煎水洗或濕敷,適於淺表腫瘤在全身用藥時的配合使用,部分肛管癌或婦科腫瘤,亦可用鴉膽子、苦參、穿心蓮等煎液保留灌腸或陰道衝洗。


把以上內治各法與外治抗癌法結合起來,可以相得益彰,吳師機亦強調說:「總之,內外治皆足防世急,而以外治佐內治,能兩精者乃無一失。


四、學識衷中參西醫技推陳出新(一)中醫腫瘤學與現代腫瘤學的研究比較回顧醫學發展的歷史,大致經過三個時代,即經驗醫學時代、實驗醫學時代和整體(系統)醫學時代。


中醫腫瘤學產生於經驗醫學時代,在《黃帝內經》問世的古代,雖然沒有「惡性腫瘤」、「癌症」這些病名,但對諸如食管癌、腎癌、乳腺癌、口腔癌等病的主要症狀已有較詳細而準確的描述。


如《素問?陰陽別論》謂:「三陽結謂之膈。


《素問?通評虛實論》謂:「膈塞閉絕,上下不通,則暴憂之病也。


至宋代開始有「癌」的病名。


楊士瀛在《仁齋直指方》謂:「癌者上高下低,岩穴之狀,顆顆累垂,……毒根深茂藏,穿孔透裡,男則多發於腹,女則多發於乳,或頸或肩或臂,外證令人昏迷。


古人認為凡生於體表,肉眼能診察到的疾病如癰、疽、癤、丹毒、流注,以及眼、耳、鼻、唇、肛門、皮膚等部位的疾病和損傷等都屬外科範圍,明代汪機在《外科理例》中提及「以其癰疽瘡瘍皆見於外,故以外科名之」。


故歷代把中醫腫瘤學歸屬外科範疇。


周代的瘍醫、唐代的瘡腫、宋代的瘡腫兼折瘍科、元代的金瘡腫科、明代的瘡科、清代的瘡瘍科,皆為其屬。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463#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23:41:41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從病因學角度看,中醫腫瘤學認為腫瘤的發生與情志、外邪、飲食及正氣虛弱等因素有關,如「內傷於憂怒……而積聚成矣」。


因此,中醫腫瘤學的病因學說,也不離陳無擇《三因極一病證方論》的三因學說:「六淫……,為外所因;


七情……為內所因;


其如飲食饑飽,叫呼傷氣。


盡神度量,疲極筋力,陰陽違逆,乃至虎狼毒蟲,金瘡折,疰忤附著,畏壓溺,有背常理,為不內外因。


其中,強調正氣內虛是腫瘤形成的主要原因,如張景岳的「脾腎不足及虛弱失調之人,多有積聚之病」,《外科醫碥》的「正氣虛則成岩」等論述。


在治則上,根據腫瘤的病因病理主要為虛、毒、瘀、痰四個方面而提出扶正培本、活血化瘀、清熱解毒、軟堅散結、化痰消症、以毒攻毒等法則。


在疾病的診斷上按照「四診」的方法,以「八綱」為辨證綱領,以「臟腑辨證」為基本內容,強調「治病求本」和因人、因時、因地施治等一系列治療原則,並強調養生調攝的重要性,因此,中醫腫瘤學的研究方法是用朴素的辯證思想,其醫學模式是自然———社會———人體,其基本特點就是整體觀點、辨證論治。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464#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23:41:49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現代腫瘤學的研究方法,是以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為基礎,以實驗醫學為特徵,運用邏輯的思維方法來研究疾病。


它強調的是具體客觀的東西,從唯物主義的角度出發,以原子論為基石,認為世界上任何事物,包括人類本身都是可以分解的,可以把它們分離出來單獨加以研究。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465#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23:41:58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其對腫瘤病理的認識,是在19世紀顯微鏡發現以後才開始。


本世紀40~50年代之後,由於相關學科如生物化學、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分子免疫學的發展以及一些新的實驗技術的採用,如細胞培養技朮、雜交瘤技朮、基因工程技術和純係動物的建立,使腫瘤的基礎研究得以深入發展。


對腫瘤的病因提出了「基因調節學說」及細胞分化障礙等觀點。


對於腫瘤的治療,近年來在使用手朮、放療、化療為主的三大治療手段的同時,也注意到了宿主與腫瘤比勢的關係,以及各種治療手段在殺滅腫瘤的同時對機體帶來的影響,近十年生物反應修飾劑的使用及支援療法,對症治療,胃腸道外全營養等的使用,也說明現代醫學正由實驗醫學向整體醫學轉化,從治病到治病人的轉化,從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轉化。


周氏強調,現代腫瘤學發展的結果,使中西兩派的分歧大大減少,中醫腫瘤學治病先治人,扶正祛邪,心身調治,預防為主等的觀點,正為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關鍵之處是必須揚長避短,才能發揮學術優勢,使中醫腫瘤學進一步發展。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466#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23:42:07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二)未來醫學模式為中醫腫瘤學的學術發展提供機遇既然現代醫學的發展,已從實驗醫學向整體(系統)醫學轉變,這種變化的結果與中醫學的整體觀相吻合。


為了使中醫腫瘤學更客觀、更科學的發展,必須將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統一起來,強調四診的客觀化,通過對病證的量化,以探索出一條由特殊到一般的辨證論治客觀規律,目前較成熟的有舌診中醫分型辨證的客觀指標。


對於局部與整體的關係,既要四診合參,又要重視局部的理論結果,然後綜合分析,辨證用藥,這也是中醫腫瘤學不同於中醫臨床各科的地方。


如對於某些病人術後出現的痛證,就必須弄清是由於手術後的副作用,抑或是腫瘤壓迫所致;


對於鼻咽癌放療後出現的頭痛、耳鳴等症,也必須瞭解是腫瘤復發,還是放射治療的副反應等,只有通過局部的理化檢查結果,才能弄清病因,再根據全身的其他症狀表現,綜合分析,通過辨證來指導用藥。


對於病人的主訴和症狀表現,也必須予以充分地重視,因為某些症狀的出現,往往先於理化檢查的陽性結果,這是中醫學強調「治未病」的觀點。


某些癌前病變或原位癌,如食管重度增生、慢性萎縮性胃炎等癌前病變,通過辨證與辨病相結合用藥,便可阻斷癌變的過程,殺滅微小癌灶。


針對目前各家治療特色或論點的偏頗,有認為正虛須以扶正為主,血瘀須用活血祛瘀,或認為邪毒熾盛宜用清熱解毒等,則應根據臨床實際,綜合分析,以辨證為主,臨證時不可偏廢。


在中醫腫瘤學的研究中,參照DME(臨床設計、衡量、評價)方法,將使中醫腫瘤學的發展更上一個臺階。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467#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23:42:19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三)重視現代科研開拓治癌視野中醫現代化研究內容的重點之一,就是逐步對某些中醫藥理論及臨床療效的機理進行現代化的詮釋。


周氏從80年代初開始,便注重實驗與臨床結合進行研究。


如蓮花片對原發性肝癌的治療,清肝消症丸治療原發性肝癌的研究,鶴蟾片治療支氣管肺癌,中醫藥對非小細胞肺癌防治及抗復發的臨床與實驗研究等,以及新近開展中藥在肝癌介入治療中的研究應用等,根據中醫腫瘤學的發病特點,建立了多種相關證型的荷瘤動物模型,如陰虛、脾虛、血瘀、痰症、疼痛、急慢性炎症等的動物模型,通過長期的實驗與臨床驗證,證明扶正中藥具有免疫調控作用,能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尤其是細胞免疫功能,包括T淋巴細胞亞群,自然殺傷細胞等,對放療、化療所致的腎上腺皮質和骨髓功能的抑制也有一定的保護作用;


並能減輕放、化療引起的消化道反應;


啟動巨噬細胞的活性;


促進干擾素的產生並能保護和促進造血幹細胞功能;


與白介素Ⅱ有協同作用及抗氧化作用等多方面功能。


活血化瘀藥具有降低血小板黏附聚集性能,降低纖維蛋白原含量,增加纖維蛋白溶解,增加血流量,改善機體高凝狀態等作用,闡明了扶正祛痰中藥是通過改善血液高凝狀態,提高機體免疫功能來達到抗轉移及復發的目的。


針對肝癌惡性度高,病情發展迅猛,癌瘤易侵犯肝內靜脈形成癌栓,易發生血道轉移及癌瘤的多中心起源等生物學特性,且對現有的放、化療手段均不敏感等,提倡肝癌的治療用局部中藥介入加全身服用健脾清肝、祛瘀解毒作用的中藥,並應用羥基喜樹堿(HCPT)作為局部肝動脈的灌注藥物。


HCPT為中藥喜樹提取所得,是迄今發現作用於T0P0-Ⅰ(拓撲異構酶-Ⅰ)的抗癌藥,能干擾DNA的復製,具有高效、低毒,與多種抗癌藥物無交叉耐藥性等優點。


實驗也證明藥物在肝癌細胞中可維持較高水準,停留時間長,對肝癌細胞的殺傷力高於現有的已知藥物等特點,因而臨床應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近年來,已通過中草藥物的體內外抑殺試驗,體外反突變試驗,阻斷致癌劑誘變等諸方面的實驗研究來闡明中草藥抗癌的作用機理。


臨床也證明某些抗癌中藥能改善症狀,提高生活品質,延長生存期,使癌灶縮小,穩定或緩慢發展,與放、化療結合,具有增效、抗復發、逆轉多藥耐藥性等作用。


通過對某些中藥進行篩選,提高了臨床療效,也揭示了中藥的抗癌機理。


應用現代醫學研究闡明祖國醫學在防治腫瘤中的作用原理,是促進中醫腫瘤學學術與臨床水準提高必不可少的條件之一。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468#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23:42:28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五、土健以灌四旁藥治食療並重(一)脾為後天之本論治不忘補中經曰「脾為後天之本」、「脾主運化」、「脾主肌肉」。


自《內經》開始,歷代醫家均十分重視脾胃的運化功能。


李中梓在《醫宗必讀》中提到:「脾何以為後天之本?


蓋嬰兒既生,一日不食則饑,七日不食則腸胃涸絕而死。


經云:安穀者昌,絕穀則亡。


猶兵家之餉道也,餉道一絕,萬眾立散。


胃氣一敗,百藥難施。


一有此身,必資穀氣。


穀入於胃,灑陳於六腑而氣至,和調於五臟而血生,而人資之以為生者也,故曰後天之本在脾。


李東垣在《脾胃論》中,認為內傷病的形成乃是氣不足的結果,而氣之所以不足,實由脾胃損傷所致,脾胃的盛衰直接決定著元氣的盛衰。


「元氣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氣無所傷,而後能滋養元氣。


若胃氣之本弱,飲食自倍,則脾胃之氣既傷,而元氣亦不能充」,「真氣又名元氣,乃先身生之精氣也,非胃氣不能滋」,「夫元氣、穀氣、榮氣、清氣、衛氣,生髮諸陽上升之氣,此六者,皆飲食入胃,穀氣上升,胃氣之異名,其實一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469#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23:42:36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因脾胃是元氣之本,元氣是健康之本,脾胃傷則元氣衰,元氣衰則百病所由生。


癌症,屬內傷病範疇,癌瘤的成因、發展,癌瘤本身的消耗,各種祛邪手段的治療結果,均與脾氣虛弱密切相關。


周氏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深刻領會仲景的「脾旺不受邪」學說,臨證遣方用藥,在辨證基礎上,皆不忘顧護胃氣,崇尚東垣的脾胃學說,喜用參耆、四君子、補中益氣湯類,時常告誡旁人,以大劑苦寒峻烈霸道之藥以期祛邪逐瘤,則有傷脾敗胃之虞,結果適得其反,只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470#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23:42:45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二)病從口入傷脾濕毒積滯成癌現代醫學認為,癌病的發生,與多種內、外因素有關。


外因是指宿主體外環境中的各種可能致癌因素,大致可分為化學性、物理性和生物性致癌因素三大類。


內因則是泛指宿主體內抗腫瘤能力的下降,或有利於外界致癌因素發揮作用的各種內在因素。


而飲食因素是引起多種癌瘤的主要外因之一。


食物中的多環芳烴、亞硝胺、微量元素等,均可誘發癌瘤的產生。


煙熏、醃臘食品中含有大量的多環芳烴。


冰島居民一年到頭吃大量煙熏食品,男性居民死於胃癌者占惡性腫瘤死亡總數50%以上。


Dungel氏分析,1千克煙熏羊肉中的3,4苯並芘含量相當於250支捲煙;


波羅的海沿岸從事漁業的村民經常吃用大量煙熏食品,其惡性腫瘤死亡率高達318/10萬,其中消化道惡性腫瘤為120/10萬,而從事農業的居民,惡性腫瘤死亡率僅149/10萬,其中消化道惡性腫瘤只有38/10萬。


日本胃癌發病率高,標化發病率男性903/10萬,女性483/10萬,居民也習慣在炭上烤魚吃。


許多經處理過的非新鮮的魚、肉及某些藥物,如氯丙嗪、土黴素、氨基比林、撲爾敏等,經胃液的作用,在特定環境下可形成亞硝胺。


根據流行病學調查資料,皮膚癌的發生與農作物、飲用水中砷含量過高有關;


食管癌的發病與膳食中缺乏多種維生素,長期吃用酸菜、黴變食品,少吃蔬菜、水果及營養不良、酗酒有關;


胃癌的發病與喜吃熏肉、乾鹹魚、醃菜等有關;


腸癌的發病與膳食中高動物脂肪、少纖維素有關;


肝癌與黴變食物中的黃麴黴素污染有關。


由於認識到飲食與多種癌瘤的發生相關,近年來,通過改善不良的飲食習慣,使某些癌症的發病率明顯下降,如食管癌、胃癌、腸癌、肝癌等。


美國癌症學會(ACS)最新報告,每年50萬癌症死亡者中,約1/3是由飲食習慣造成的。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471#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23:42:56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祖國醫學認為飲食所傷也是癌瘤主要原因之一。


飲食不節,恣食生冷、膏梁厚味,損傷脾胃,致脾失健運,漸成積滯內停,或蘊久化毒,形成氣滯、痰凝、血瘀等病理變化而致癌。


如《素問?痹論》謂:「飲食自倍,腸胃乃傷。


元?羅天益《衛生寶鑒》謂:「凡人脾胃虛弱或飲食過度,或生冷過度,不能克化,致成積聚結塊。


宋?嚴用和《濟生方》謂:「過餐五味,魚腥乳酪,強食生冷果菜,停蓄胃脘……久則積結為癥瘕。


明?葉文齡《醫學統旨》謂:「酒面炙,黏滑難化之物,滯於中宮,損傷腸胃,漸成痞滿吞酸,甚則為噎膈、反胃。


《景岳全書》謂:「飲食無節以漸留滯者,多成痞積。


歷代醫家均強調癌瘤的發生,與「飲食不節」、「膏梁厚味」、「食飲乖度」、「傷酒食」致「脾胃大損」有關。


治療強調健脾養胃,如明?方隅《醫林繩墨》提出:「噎膈……必須清氣健脾,……絕厚味……善能調養」,「……當健脾養胃,切勿施峻利之劑,有傷脾氣者也。


明?張介賓《景岳全書》也提到「凡治噎膈大法,當以脾腎為主。


蓋脾主運化,而脾之大絡布於胸膈」;


「凡初覺飲食微有不行,而年不甚衰者,宜速用大健脾丸,……以調脾氣為上策」,並提出用十全大補湯、四君子湯等健脾養胃治療噎膈。


癌瘤發病固然與飲食不節、脾胃受損有關,而癌腫既成之後,由於腫瘤的無限制生長,大肆劫精耗血,若血液不循常道,則出現脾不統血的咯血、嘔血、便血、衄血、發斑等;


癌瘤壞死感染致發熱不退,消耗身體大量體液,致津虧血枯;


脾虛濕熱下注致五色帶下、膿血便;


脾虛蘊濕生痰,痰瘀阻絡致飲食不下;


各種手朮、放療、化療措施的實施,除耗氣傷血外,還出現脾胃不和的呃逆、嘔吐、飲食不下。


以上各種病證與病機,互為因果,終為脾氣虛弱、脾失健運,造成患者形神俱損,大肉盡脫,身體羸瘦。


《衛生寶鑒,卷十四》云:「養正積自除,……令真氣實,胃氣強,積自消矣。


《華佗中藏經》謂:「胃者,人之根本,胃氣壯,五臟六腑皆壯也。


對於癌症患者,健脾益氣,調理脾胃,是扶正補虛的重要內容。


疾病之初,健脾養胃,是為了祛邪外出;


病至中晚期,虛象已露,甚則虛衰不支,健脾養胃,則是為了帶瘤生存。


研究證明,健脾養胃中藥可以改善患者營養不良狀態,使胃氣恢復,從而改善食欲,增加體重,延長生存期,提高生活品質,減輕放、化療後的消化道反應和骨髓抑制。


健脾益氣中藥還能直接抑制腫瘤生長,預防腫瘤的復發和轉移,調節患者機體的免疫功能,尤其是細胞免疫功能,提高和改善機體的物質代謝,調節細胞內環核苷酸水準等。


因此,健脾養胃法已成為癌瘤扶正治療的主要內涵。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472#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23:43:07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三)重視飲食療法強調辨證配膳「民以食為天」,脾胃主消化飲食,營養全身,為氣血生化之源。


《素問?生氣通天論》曰:「陰之所生,本在五味;


陰之五宮,傷在五味。


人體各種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源於飲食五味,其損傷也因飲食五味。


因此,中醫強調以胃氣的有無盛衰來判斷生死壽夭,所謂「脈無胃氣亦死」(《素問?平人氣象論》)。


水穀入胃,五味各走其所喜之臟,酸味走肝,苦味走心,甘味走脾,辛味走肺,鹹味走腎,飲食適宜,滋味調和,則五臟各得所養,自可「骨正筋柔,氣血以流,腠理以密」而「長有天命」。


而「味過於酸,肝氣以津,脾氣乃絕;


味過於咸,大骨氣勞,短肌,心氣抑;


味過於甘,心氣喘滿,色黑,腎氣不衡;


味過於苦,脾氣不濡,胃氣乃厚;


味過於辛,筋脈沮弛,精神乃央。


(《素問?生氣通天論》)因此,飲食要有規律,五味要調和,正如《靈樞?師傳》所述:「食飲者,熱無灼灼,寒無滄滄,寒溫適中,故氣將持,乃不致邪僻也。


若飲食失常,損傷脾胃,升降失常,致聚濕、生痰、化熱,進而損及其他臟腑,則百病由生。


對於飲食調攝,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周氏深有體會,著有《癌症的中醫飲食調養》一書,從營養學和中醫營養治療學的角度,探討癌症的飲食宜忌,強調飲食營養對於癌瘤調治的重要意義。


而中醫飲食療法的核心內容,便是辨證配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473#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23:43:17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不同人體的素質稟賦、體質強弱、性格類型各不相同,各人之嗜欲也不一樣,即使在同一人體,於一生中各個時期,其體質及氣血盛衰也有所變化。


進行食療時,必須充分考慮到這些情況,區別對待,採取最適宜的食療方案。


如《壽親養老新書》中指出:「老人之食,大抵宜其溫熱熟食,忌其黏硬生冷,每日晨宜以醇酒,先進平補下元藥一服,女人補血海藥一服,無燥熱者良。


這些論述就提示我們,不同性別、不同年齡的人,其飲食宜忌有所不同。


不同形體的人,其飲食宜忌也有差異。


例如體胖的人多痰濕,適宜多吃清淡化痰的食物;


體瘦的人多陰虛,血虧津少,所以宜多吃滋陰生津的食物。


此為辨證配膳的內容之一。


由於癌症是一種慢性消耗性疾病,病人往往由於脾胃機能衰減,食欲不振,運化失調,因而不能以滋膩厚味來滋補,而應給予清淡且易消化的補養食物,以促進食欲,逐漸增強脾胃功能。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474#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23:43:27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根據病人脾胃的消化吸收和運化功能狀態而給予不同的膳食,此為癌症患者辨證配膳的又一內容。


按照《內經》的「虛者補之」、「實者瀉之」、「寒者熱之」、「熱者寒之」施治原則,根據「證」的陰陽、虛實、寒熱,分別給予不同的飲食治療。


《內經》中有「形不足者,溫之以氣;


精不足者,補之以味」的訓迪。


這就是說,陽氣虛弱的病證,應該甘溫益氣,以使陽氣旺盛;


而對於陰精虧損的患者,則要用厚味之品補益精血,以使陰精充足。


對於陰虛火旺者與陽虛不足者,雖然都要用補法,但前者宜用甘涼清補,後者宜用辛甘溫補,在選擇滋補性食品時就要有所區別,不能混淆。


屬清補的食品主要有山藥、蓮子、百合、冰糖、桑椹、藕、豆腐、蜂蜜、赤小豆、綠豆、鴨、甲魚、蚌肉、鴨蛋、麵筋、牛乳、薏苡仁、梗米、小麥芽。


屬溫補的食品主要有羊肉、牛肉、雞、鴿、鱔魚、海參、淡菜、荔枝、桂圓、核桃、板栗、紅糖、胡蘿蔔、糯米等。


在應用補益的飲食時,必須加以區別。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475#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23:43:36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其次,還要辨明疾病屬於哪一臟腑,根據病症所在的臟腑,採用不同的飲食營養療法。


如《靈樞?五味》指出:「脾病者,宜食米飯、牛肉、棗、葵;


心病者,宜食麥、羊肉、杏、薤;


腎病者,宜食大豆黃卷、豬肉、粟藿;


肝病者,宜食犬肉、麻、李、韭;


肺病者,宜食黃黍、雞肉、桃、蔥。


又說:「肝色青,宜食甘,米飯、牛肉、棗、葵皆甘;


心色赤,宜食酸,犬肉、李、韭皆酸;


脾色黃,宜吃鹹,大豆、豕肉、粟藿皆鹹;


肺色白,宜食苦,麥、羊肉、杏、薤皆苦;


腎色黑,宜食辛,黃黍、雞肉、桃、蔥皆辛。


這種依據臟腑辨證進行配餐的飲食治療,並非雜亂搭配,毫無原則的,而是以五行生克為其理論基礎的。


例如米飯、牛肉、棗、葵用於脾病又用於肝病,這是由於甘可入脾補脾,而甘味又可以緩肝之苦急,不致使肝木偏旺而克脾土,從而使脾病得以康復。


雖然經過長期的實踐,對於臟腑的飲食宜忌的認識、品種都有新的發展和提高,但是對《內經》中所規定的以五行生克理論為基礎的臟腑飲食宜忌的原則,在我們的食療中還應給予重視。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476#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23:43:48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四)研究癌症食療獨辟治癌新徑《素問?藏氣法時論》闡述了食物與治病的關係:「毒藥攻邪,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


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


仲景在《傷寒論》中也十分重視藥食的宜忌,如服用桂枝湯「服已須臾,啜熱稀粥一升余,以助藥力」,「禁生冷,黏滑,肉麵,五辛,酒酪,臭惡等物」。


《本草綱目》中則有地黃、何首烏忌蘿蔔,甘草、黃連、桔梗、烏梅忌豬肉、菘菜、海菜,半夏忌羊肉,商陸忌犬肉,龍骨忌鯉魚,常山忌生蔥,土茯苓忌茶,丹參忌醋,薄荷忌鱉肉,鱉甲忌莧菜等記載。


《靈樞?五味》則指出:「肝病禁辛,心病禁鹹,脾病禁酸,腎病禁甘,肺病禁苦。


因此,食物的宜忌,與藥物的相互作用,鬚根據食物的性味而定。


藥有藥性,食物有食性,食性和藥性一樣,分為四氣(或四性)五味,也就是寒熱溫涼,辛甘酸鹹苦。


食物的四性,不如藥物的四性分得那麼清楚,一般只分成溫熱性和寒涼性兩大類,而介乎兩大類之間者則歸入平性,亦即不冷不熱之類。


屬寒涼性的食物如西瓜、梨、荸薺等,具清熱解渴,減輕或消除熱證的作用;


屬溫熱性的食物如羊肉、生薑等,具溫中補虛作用。


因此,寒證忌吃生冷、瓜果等寒涼性食物,宜食溫熱性食物;


熱證忌用辛辣、薑蔥、煙酒等熱性食物,宜食寒涼、平性食物;


陽虛宜溫補,陰虛宜清補。


而食物的五味則是「辛甘發散為陽,酸苦湧泄為陰,鹹味湧泄為陰,淡味滲泄為陽」。


因此,根據所病臟腑的不同,所需食用的味道也不同。


《素問?五臟生成篇》已明確指出:「心欲苦,肺欲辛,肝欲酸,脾欲甘,腎欲鹹,此五味之所合也,五臟之氣。


辛味具有行氣、行血和發散作用,通常用以治療表證及氣血阻滯的食物,都含有辛味,如蔥、薑、薄荷、辣椒、胡椒等。


辛而溫的食物則兼能散寒。


甘味具有和中緩急和補益作用,通常用以治療虛證及拘急疼痛的食物,都含有甘味,如蜂蜜、飴糖、甘草等,甘味食物而質潤者,則兼能潤燥,如蜂蜜等。


酸味具有收斂和固澀作用,通常用以治療虛汗、泄瀉和遺精諸證的食物,都含有酸味,如烏梅、山楂等。


苦味具有宣洩和燥濕作用,通常用以治療熱證秘結心煩,肺氣上逆喘促,以及寒熱濕證的食物,都含有苦味,如杏仁、苦瓜、萵苣等。


鹹味具有散結和軟堅的作用,通常用以治療硬結、瘰癧等的食物,都含有鹹味,如海帶、海蜇、海藻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477#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23:43:58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根據以上原則,腫瘤患者的飲食調養,也須針對體質因素與疾病的屬性加以辨證使用。


一般來說,癌症初起,多呈熱證、實證;


病至晚期,則每每出現氣血兩虛。


朮後病人,多為氣血兩虛;


放療病人,多為氣陰兩虛,或陰虛火旺;


化療病人,多為脾胃不和,脾腎兩虛。


根據上述食物性味,結合病證的寒熱虛實,針對癌症患者多有食欲不振,脾不健運的通病,選用鬆軟可口的食物,尤其須選用新鮮、營養豐富、容易消化的食物,如海洋生物,包括牡蠣、烏賊、短鞘章魚、食用蛤、海參、魚鰾等,此類食物,具有滋陰養血、補腎益精功效。


研究表明,這些食物含有大量的大分子膠原蛋白、以及肌紅蛋白,胱氨酸等營養物質,易於人體的吸收與利用。


乳類的營養價值也很高,《壽親養老新書》謂:「牛奶最宜老人,平補血脈,益心長肌肉,令人體強壯,潤澤面目光悅,志不衰,故為人子常供之。


某些食用真菌類,新鮮水果及蔬菜,也由於鮮美可口、富含人類所需的多種物質而受到病家的歡迎。


總之,食譜不宜太簡單,營養成分要均衡,不必毫無根據地忌口。


值得一提的是關於對「發物」的認識,所謂「發物」,應指辛辣燥熱刺激,肥甘厚味及低級海產物等一類食物。


《素問?熱病論》謂:「熱病少愈,食肉則復。


《本草綱目》謂:「羊肉大熱,熱病及天行病、瘧疾病後,食之必發熱致危。


癌症患者,常有神經內分泌功能失調而使機體處於免疫應激狀態,免疫功能低下,並伴有消化腺排泄障礙,胃腸充血而表現為消化吸收功能紊亂,因此,飲用烈性酒、嗜吃蟹及肥甘厚味,容易對刺激性食物或異性蛋白的過敏原起變態反應,出現腹痛、腹瀉、發熱等症狀,導致體質的進一步虧虛和免疫功能低下,繼而誘發癌症的加重與復發。


周氏曾對565例癌症患者的飲食因素進行調查,結果發現某些病人食用狗肉、公雞、羊肉、蠶蛹、蝦蟹、螺蚌、煙酒等物質引起身體不適或病情加重,進一步說明飲食因素的影響。


美國癌症學會也將食物分為有利的食物、可食物質、可疑物質三大類,提倡人們不吃或少吃煎炸、炭烤等類食物,強調膳食的多樣化及控制體重,尤其須多進食水果與蔬菜,這與祖國醫學的飲食調養內容,有異曲同工之妙。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478#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23:44:09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一、清肝利膽健脾益氣消症積———治療肝癌經驗(一)病機首重肝火燔灼脾腎兩虛原發性肝癌的病因有內、外兩方面。


外因為六淫、傷食等邪毒鬱積,六淫之中,以濕熱鬱蒸與肝病關係最為密切,故《金匱要略》論黃疸病因謂:「黃家所得,從濕得之。


《張氏醫通》謂:「嗜酒之人,病腹脹如斗,此得之濕熱傷脾,胃雖受穀,脾不輸運,故成痞脹。


內因則多為七情所傷,正氣不足,造成陰陽氣血虧虛,臟腑經絡失調,促使邪毒結聚成塊。


《靈樞》曰:「內傷於憂怒,而積皆成矣。


《醫宗必讀》謂:「積之成者,正氣不足,而後邪氣踞之。


而內外因素往往相互影響,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


《景岳全書》謂:「症者,由臟腑虛弱,食生冷之物,臟既虛弱不能消,結聚成塊。


祖國醫學認為,肝藏血,主疏泄,喜條達,惡抑鬱,體陰而用陽。


肝氣鬱結,疏泄無權,加之外邪濕毒,最易造成肝熱化火。


清?王旭高在《西溪書屋夜話錄》中指出:「肝火燔灼,遊行三焦,一身上下內外皆能為病,難以枚舉,如目紅顴赤,痙厥狂躁,淋秘瘡瘍,善饑煩渴,嘔吐不寢,上下血溢皆是。


周氏認為:肝癌的病機有三個特點,一是肝陰虧,由肝火燔灼,劫血爍陰,肝不藏血,血耗陰虛所致;


二是脾氣虛,因肝木乘土,肝失疏泄,肝氣橫逆,侮脾犯胃,致脾氣虛;


三是腎水竭,肝腎之陰,相互資生,「乙癸同源」,肝血不足,肝陽妄動,下劫腎陰,致腎陰不足,腎水枯竭。


因此,肝癌的發病與肝、脾、腎三臟關係最為密切。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479#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23:44:16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二)舌脈特徵和辨證要點1舌暗脈弦詳參辨:中醫認為,五臟六腑通過經絡而與舌體關係密切。


足厥陰肝經之脈絡於舌,手少陰心經之別絡係舌本,足太陰脾經連舌本,散舌下,足少陰腎經循喉嚨而挾舌本。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480#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23:44:25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因此,五臟六腑之精氣由經絡上榮於舌,則舌能「出語言」,而「辨滋味」,臟腑或有病變,亦可通過經絡反映於舌象,所謂「辨舌質,可辨五臟之虛實;


視舌苔,可現六淫之深淺」(《辨舌指南》)。


足厥陰肝經之脈絡於舌,舌體兩邊屬肝膽,因此,察肝癌的舌象,除舌苔、舌質外,還須觀察舌邊、舌下靜脈。


肝癌初中期,以肝鬱脾虛或肝鬱血瘀為主,病邪相對較淺,舌苔多呈白苔或黃厚苔,舌質紅或暗紅;


病至晚期,肝腎虧虛,陰虧精竭,則見舌光無苔(鏡面舌),摸之無津,即如《辨舌指南》中強調:「舌全紫乾老,如煮熟豬肝者,即死肝色也,多不救。


如舌邊見瘀斑點,即肝癭線,舌質青紫,多見於以血瘀為重病例,因而,察舌可知疾病的預後。


正如《辨舌指南》中所說:「榮潤則津足,乾枯則津乏,榮者謂有神。


《望診遵經》言:「神也者靈動精爽,紅活鮮明,得之則生,失之則死。


對於脈象的研究,《素問?平人氣象論》曰:「平肝脈來,軟弱招招,如揭長竿末梢,曰肝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0-13 10:38 , Processed in 2.156402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